而且,太皇太后记得很清楚。

当年的司马光,只是一个小小的地方通判。

却能为了国家立后,奋不顾身,为了江山社稷,毅然上书。

治平年间,濮议之争,还是司马光出首,求见慈圣光献,以民间母子丶婆媳做比喻,说服了慈圣光献,将一场帝后危机,化解于无形。

「司马公如今到了那里了?」太皇太后问着身边的内臣张士良。

张士良低下头去:「启奏娘娘,逻卒们回报,半个时辰前,还在州桥以西的土市子……」

「这麽慢吗?」太皇太后微笑着问道。

「奏知娘娘,乃是汴京百姓士民得知司马公入京了,纷纷前去拥戴……」

「于是司马公在汴京诸道,竟是寸步难行,常常需要好久,才能走完一段街道……」张士良低着头答道。

「果真是天下之士,国朝名臣呢!

」太皇太后无比满意。

百姓都支持丶拥戴的人,还能不是忠臣丶名臣丶能臣?

特别是逻卒们报告,百姓们围着司马公,很多人都流泪请求司马光留在汴京,不要再回洛阳了。

甚至还有人喊出了:「请司马光活我等百姓」这样的话。

>br>

民心如此,民望如此。

太皇太后,心旷神怡。

这让她坚信了,王安石新法,果然祸国殃民。

不然,汴京百姓怎会如此?

这个时候,向太后也带着人,登上了宣德门的城楼。

「新妇给娘娘请安!

「太后起来吧!

」太皇太后上前,扶起这个如今与她一同垂帘听政的媳妇,这个皇帝认可并亲近的嫡母。

「新妇听说,司马公入城了?」向太后起身问道。

「嗯!

「娘娘可已遣人去慰劳?」向太后又问道。

太皇太后道:「老身已经派了粱惟简,持老身旨意去慰劳司马公!

「也下了诏旨与有司,命他们务必不可怠慢国家重臣,天下名士!

「还是娘娘妥帖!

」向太后盈盈一礼恭维着,然后就对她身后的石得一吩咐道:「石得一,汝也代我去慰劳司马公!

「务必向司马公转达本宫的敬意!

「也要告知司马公,大行皇帝,曾殷殷期盼,司马公早日入朝,辅佐天子,辅弼国事!

「这天下事,本宫一介妇孺,还是需要司马公这样老成持重的元老辅佐,才能理清脉络,造福天下苍生!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