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理寺主薄朗声道:“三载之前,臣尚是京城郊县的一小小县令,臣的亲弟开罪了梁国舅,被押进大理寺。

臣求到了国舅府,那位梁国舅要竟随臣前去的臣妻和臣之弟媳作陪一晚方能考虑。

臣虽气,却不敢当场顶罪,出府后想带她二人逃去,不想国舅府派人追来。

慌不择路中撞上三皇子的车马仪仗,臣一家四口的命这才算保住。

此恩恩同再造,臣竭死以报!

左相颔首:“至于圣上和太子的安危,娘娘们尽可放心,三位王爷仁慈心厚,不会有半点为难。

文定后证然。

原来这最不起眼的老三,藏得如此之深,运筹如此之久?陛下对老五忌惮防范,却疏忽了最该忌该防之人?

“几位大人此话差矣。

太子妃上前一步,傲视群儒,“你们既读圣贤之书,当行圣贤之事。

忠君体国,此为忠臣贤将不二法则,个人荣ru更是不能与君王安危、国之利益相提并论。

莫说负尔等者非当今圣上,纵算如此,还有话云‘君让臣死,臣不得不死’,诸位大人以私人恩惠负圣上荣宠,实乃滑天下之大稽!

有人一声冷笑,乃礼部尚书。

“太子妃,身为男儿,若不能护卫自家妻女,和谈报国安天下?吾等贫门苦读,十载寒暑,是为一展所长,荣耀门楣,却不是为了受气受冤来的!

且臣有如今,全赖三皇子恩德,与皇上的荣宠毫无干联呢。

“尔等好生无耻!

不知何时,七、八两皇子已闻讯赶来,身后尚有十数皇系大臣铮铮相随。

此叱所出,即是以铁骨闻名的正良老将军。

老将军此下须发皆飞,环目圆睁:“贪生怕死倒也罢了,犹在此为己无耻之行强辩,实在是可笑之至!

为人臣者,须顾大局,舍小义,你们这等行为,须知百年后史册留名,只落个遗臭万年!

尔等后人亦必为尔等所为千古蒙羞!

精彩,精彩。

广仁王轻拍几掌,含笑眄去,“如此说来,各位大人此行是准备以死相谏了?”

“哼。

”正良老将军身后有人发不屑冷嗤,“昔日王莽篡位,为逼压忠良,殿前设滚油热钁,尔等叛类有何名目,尽管施出!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.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