它主要治疗腰腿痛、腹胀、腹泻、便秘、痢疾等大肠病症。”
这时,一位捂着肚子、表情痛苦的中年男子走进医庐。
“大夫,我这几天一直拉肚子,肚子还胀得难受,整个人都快虚脱了。”
男子虚弱地说道。
孙思邈让男子坐下,在大肠俞穴进行按摩。
他先用手指点按大肠俞穴,力度由轻到重,男子起初疼得直吸气,但随着点按的持续,他的表情逐渐放松。
“感觉肚子里的气顺了一些,没那么胀了。”
男子说道。
孙思邈解释道:“大肠俞可调节大肠功能,促进肠道蠕动。
对于腹泻患者,按摩此穴能起到止泻的作用;而对于便秘患者,则能促进排便。
在治疗过程中,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配合其他穴位和治疗方法。”
关元俞:温补肾阳的坚固堡垒
“关元俞在脊柱区,第5腰椎棘突下,后正中线旁开1.5寸。”
孙思邈继续介绍,“此穴对温补肾阳、调理下焦有着重要作用,主要用于治疗腹胀、腹泻、腰骶疼痛、小便频数、遗尿、阳痿、早泄等病症。
它就像一座坚固的堡垒,守护着下焦的阳气。”
一位因肾阳不足而出现小便频数、腰骶疼痛的老者走进医庐。
他步履蹒跚,每走一步都显得极为艰难。
“大夫,我这腰老是痛,晚上起夜次数也多,这日子可怎么过啊。”
老者无奈地说道。
孙思邈让老者趴在床上,在关元俞穴进行艾灸。
他点燃艾条,在关元俞穴上方缓缓移动,让温热的气息渗透进穴位。
“艾灸关元俞可温补肾阳,固摄下焦。
对于肾阳不足的患者,坚持艾灸能有效改善症状。”
孙思邈说道。
在艾灸过程中,老者的表情逐渐放松,他感慨道:“感觉腰部没那么痛了,晚上起夜次数也少了,这艾灸可真神了。”
小肠俞:下焦功能的精密调节师
“小肠俞在骶区,横平第1骶后孔,骶正中嵴旁开1.5寸,是小肠的背俞穴,五行属土。”
孙思邈说道,“小肠主分清泌浊,小肠俞能调节小肠的这一重要功能,对小腹胀痛、腹泻、痢疾、遗精、遗尿、尿血、白带等下焦的水液及生殖系统问题有很好的调理作用。”
一位面色苍白、身形瘦弱的女子走进医庐。
她神情羞涩,小声说道:“大夫,我最近老是小腹胀痛,白带也多,感觉很不舒服。”
孙思邈让女子坐下,在小肠俞穴进行针刺。
他手法娴熟地将银针刺入穴位,运用提插补泻手法,调节穴位的气血。
“针刺小肠俞可调节小肠的分清泌浊功能,改善下焦的水液代谢和生殖系统功能。”
孙思邈对我说道。
经过几次针刺治疗,女子的症状明显改善,她感激地说:“太感谢您了,大夫,我现在感觉好多了。”
膀胱俞:尿液排泄的调控阀门
“膀胱俞在骶区,横平第2骶后孔,骶正中嵴旁开1.5寸,是膀胱的背俞穴,五行属水。”
孙思邈介绍道,“膀胱主贮存和排泄尿液,膀胱俞就是调节膀胱气化功能的关键穴位。
它主要治疗小便不利、遗尿、泄泻、便秘、腰脊强痛等膀胱及腰部病症。”
一位因小便不利而痛苦不堪的中年男子走进医庐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