谜语说过之后,紧跟着就是黄梅戏《夫妻双双把家还》,黄梅戏这个戏种,无城县的人们,几乎个个都会唱,就连小孩子都能哼几句。

这个节目引起了在座观众们的共鸣,就连奶奶也跟着音乐哼了起来。

几个节目过后,刘晓庆又开始播报第二个谜语,“年终算总帐,打一句唐诗……”

这回不等那人催促,秋火明主动说了:“花落知多少……”

大家也不知道到底对不对,但是记下来总归没坏处。

陈素娘一脸的与有荣焉,看向秋火明的目光都透着几分慈爱。

节目进行到一半的时候,郑绪岚上场了,要说1982年,内地哪位女歌手最火,那肯定非她莫属,她一上场就来了一首少林寺的主题曲《牧羊曲》。

(郑绪岚正在演唱……)

《少林寺》这部电影可以说,几乎大多数国人都贡献了一张电影票,即使没看过的,这歌总归是听过的。

接下来她又连续唱了两首《大海啊故乡》、《太阳岛上》,这些歌经常在收音机里播放,大家多少都能跟着哼几句。

谜语一共有五个,在节目的间歇中播放了。

节目组有四台电话,专门接听首都观众的来电,还特意设置了一个点歌的环节。

不得不说,这时候文艺人员的综合素质很高,现场表演几乎没有失误。

最大的争议也就是李谷一唱的《乡恋》,现场分成了两派,一派认为这是靡靡之音,不应该登上大雅之台。

另一派则认为,人民喜欢的,那就应该雅俗共赏,最后打电话支持这首歌的人太多了,人民压倒性地投了这首歌,节目导演一狠心,顶着压力拍板让李谷一上台演唱。

秋火明客厅里的观众可不管这些弯弯绕绕,就连老人家都不困了,看着带劲,这是第一届文艺晚会,开创了一个很难再复制的开头,也奠定了一定的群众基础,《春晚》从此一炮而红。

等节目散场了,秋火明这才上前把电视关了。

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开,有几个邻居央着秋火明把其它几个谜底公布。

秋火明老实说了。

秋建设听在耳朵里,进屋拿了纸笔,一一记了下来,等明天白天就去邮局寄信。

等大家都陆陆续续地走了,陈素娘打着哈气问道:“晚上回家去睡吧,电视机明天再来拿……”

爷爷住的地方房间不够,秋建设看了看她们几个,“你们三个骑车回去,我跟素娘就在三姑的房间里凑合过一宿,明天上午吃了早饭就回家……”

奶奶直接发话了,“都别回去,家里有被褥,客厅里有火盆子,我跟你爷爷还有火明就在客厅里打个地铺,建设去跟老二睡,大妹、小妹还有素娘睡我屋……”

秋建设摇摇头,“怎么能让你们睡地上,不行,要么这样,我跟素娘回去,火明三个小的留下来。”

秋火明笑道:“干脆这样,爸妈我们一起在厅里挤挤,我记得小时候也这么挤过。”

陈素娘微微意动,小妹打着哈欠,“好啊好啊,我要跟妈睡……”

秋建设左右看了看,“那行,就这么着吧,好几年都没打过地铺了……”

好在爷爷家里搬家,被褥都拿过来了,床板还有几块,都铺到地上了,室内火盆换了新碳,盖了盖子,秋火明将窗户开了小半扇,老式的房子原本天板就高,倒是不用担心会一氧化碳中毒。

秋建设睡觉打呼噜,被几个娃合力撵到三姑房间去睡了,秋火明单独睡在一张床板上,陈素娘带着两个女儿睡在旁边。

已经过了午夜,户外传来零星的炮仗声,秋火明翻了个身,几乎片刻功夫就睡了过去……

翌日一早,随着窗户外光线逐渐变亮,睡在客厅里的几个人这才睁开眼睛。

秋火明伸了个懒腰爬了起来。

“新年好!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.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