闲聊一下史老师的好色、体育老师的霸道,两个班都比较出名的学生,就到了11号小区。
唐奶奶的小院子还是花团锦簇的样子,秋高气爽的天气里看起来格外赏心悦目。
才下车,就看到一身秋香色对襟长褂的唐奶奶站在门口,笑意盈盈的看着两个孩子下来。
文卿拿着书包,笑着给阳光下的唐奶奶打招唿:“奶奶,好久不见!”
唐奶奶迎着两人进来,文卿嘴甜,拉住唐奶奶伸过来的手,夸赞道:“奶奶今天的气色看起来真好。”
唐奶奶拍拍文卿的手,弯着眼睛笑:“奶奶精神着呢!”
主人拉着小客人有说有笑的进了阳光房,短短几步路就把家里的鸡毛蒜皮唠叨了好几件,文卿早被妈妈和弟弟锻炼出了听人说话的本事,时不时应上几句,逗得老太太更开心了。
老太太出生的年代说好其实在乱世,说不好又是文化繁荣的年代,她的家境殷实,生活却并不是一路顺遂,然而生活的压力并没有磨平她的棱角,时过境迁,那些曾经的经把她塑造成了一个全新的她。
文卿与老太太聊天,听她偶尔提起年轻时的游学经,心中感慨时光善待了这位老人。
有多人曾经在年少时写下成为“科学家”
“艺术家”
的愿景,可在十几二十年后,他们重复着祖辈的道路,成为绕着柴米油盐转圈的普通人。
如同上一世的文卿。
真说起来,文卿并不是一个善于说话、八面玲珑的人,她充其量算是一个好听客意外的与陈洁、文佑和唐奶奶这种爱唠叨的人合适呢。
老太太聊的高兴,也没有忘记把小姑娘叫来的目的,她慢慢喝了口茶,让文卿把她的功课拿出来。
文卿心里“咯噔”
一下,终于带了份这个年纪才有的紧张。
她把厚薄不一的几个素描本子拿出来递过去,又摸了一只铅笔出来放在老太太手边。
老太太第一遍翻阅的很快,快速看过几本之后拿起笔来跳到几张典型画里面给她讲光影和线条,以及整幅画的节奏。
老太太前面还讲得详细,后面就是讲个要点,或者干脆画个圈儿,让文卿自己说说,回去看着圈出来的地方想想。
认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时间过的总是飞快,过来打算这对还不算师徒的祖孙俩的是老太太的亲孙子,唐听雨背着书包走到阳光房,顺手拿了一块茶点扔进嘴里:“说的差不多了吧?该去接文佑了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