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及此,神色放松下来:“是娘想岔了,不过你也不可掉以轻心,你爹这么多年都考不上举人,你若能考上,不仅光宗耀祖,以后在赵家宗族里,谁见了你都得低半个头了!”

“孩儿谨遵慈训。”

“族长,这个戴公望究竟是何来历,他为何单凭一面之缘,便将那个婢生庶子收为弟子,未免不将我们放在眼里!”

不止吴氏,便连赵慎羽也抱着这个疑问,此时他正坐在赵慎海的书房里,脸上犹带怒气。

赵慎海拈着胡须,慢慢道:“此人大有来历。

他是嘉靖二十六年二甲十一名的进士,在同年中素有才名。”

赵慎羽大吃一惊:“庶吉士出身?”

赵慎海颔首。

在明代,科举殿试最后分三甲。

后人所熟知的状元、榜眼、探花三人列为一甲,其余的都是二甲和三甲,能够在芸芸学子中考中二甲排名靠前的位置,实力自不容说。

最重要的是,二甲中名列前茅的人,会被选为庶吉士,入翰林院锻炼,过个几年再被派往六部任主事,又或者外放为官。

明英宗之后还有个规矩,非进士不入翰林,非翰林不入内阁,所以庶吉士又被称为储相。

你被选为庶吉士,就意味着前途一片光明,甚至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内阁大臣。

赵慎羽万万没想到看似不起眼的戴公望竟有如此来头。

这样一个人,别说一个赵慎羽,就是十个赵慎羽加起来也得罪不起。

“那,那,”

赵慎羽讷讷道:“他为何会来到这里?”

“说来话长,这个戴公望,原本在京城任户部员外郎,据说是因为得罪当朝首辅严大人,被停职罢官。

我们这县太爷与他交情颇深,所以就先过来投靠老朋友了。”

赵慎羽略略松了口气:“这么说此人如今只是一介布衣了?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